今年房價下跌已成定居 炒房者的命運已經被注定!
近日,有“樓市風向標”之稱的深圳,傳出了3月份一手住宅量價齊跌消息。
深圳市規(guī)土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3月份深圳一手住宅成交均價跌破5.5萬元/平方米關口,為54730元/平方米,環(huán)比小幅下跌0.1%,已連續(xù)第六個月出現環(huán)比下跌。而成交量上也僅有803套,創(chuàng)下2009年以來的最低位。
當地還有樓盤傳出,房價較兩年前每平米降了6000元。
趨冷的不止深圳,今年的清明假期,北京現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與自住房)僅成交163套,成交面積2.07萬平方米,分別同比下降83%、75%。
而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監(jiān)測,2017年后,上海、廣州、深圳、南京、蘇州、廈門、武漢、成都等13座重點城市的新開盤定價,已有18.8%的樓盤項目較上次開盤下跌。
如無意外,今年的中國樓市,將是低迷的一年。
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當前的調控政策已經掐住了房價上漲的脖子。
造成中國房價不斷上漲的,有兩大重要因素:一個是地方政府刻意減少土地供應,造成的樓市資源稀缺;另一個則是,寬松貨幣政策周期下,市場上的閑錢太多,造成旺盛的投資需求。
供不應求的局面下,房子特別是一些重點城市的房子,就成了市場相互爭奪的目標,房價也就被越炒越高。
但眼下,政策收緊即將打破這一局面。
首先,官方已經啟動了增加土地供應這一大招。
4月6日,住建部和國土資源部發(fā)布《關于加強近期住房及用地供應管理和調控有關工作通知》提出,住房供求矛盾突出、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特別是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應規(guī)模。消化周期12-6個月的,要增加供地。6個月以下的,不僅要顯著增加供地,還要加快供地節(jié)奏。
根據易居研究院最新統計,全國70個重點城市中,至少有45個城市的庫存消化周期在12個月以下(含12個月),這些城市至少需要“增加土地供應”,其中南京、杭州、合肥等6個城市“不僅要顯著增加供地,還要加快供地節(jié)奏”。
目前,北京已率先作出回應。4月7日,北京發(fā)布了未來五年6000公頃住宅用地的供應計劃,保障150萬套住房建設需求,以此計算,自今年起,北京今后五年年均住宅用地供應量將達到1200公頃,這較2月份公布的本年度610公頃的住宅用地供應計劃面積翻倍。
另外,寬松貨幣政策周期也已結束。
此前,央行行長周小川已明確表態(tài),貨幣政策寬松已到達周期的尾部。因為眼下的局面是,無論是出于國內防風險、去杠桿需要,還是應對國外美聯儲加息、縮表組合拳帶來的資金外流壓力,中國的貨幣政策都必須轉向緊縮。
目前,限購限貸政策已擴大到全國40余城。而央行也在加緊回收資金。截至4月10日,央行已連續(xù)12天暫停公開市場操作,累計凈回籠資金4500億元。
當土地和資金這兩大助推器被嚴控,房子炒不起來,房價下跌也就成了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