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真的降溫了嗎? 此次“橫盤期”會比較長
炎熱的夏天已經(jīng)到來,而大家期盼的樓市降溫卻未見迅速。盡管此前有報道稱,調控嚴厲之下樓市降溫、二手房開始出現(xiàn)下降趨勢,但事實上,除了幾個一線城市處于橫盤之外,大多數(shù)二線城市依舊火熱,部分三線城市則進入地王頻出的階段。
橫盤又稱盤整,是股市中的一個名詞,也可指稱樓市——指股價或房價在一段時間內波動幅度小,價格呈牛皮整理,方向不易把握,是投資者最迷惑的時候。此時,投資者不應參與操作,應注意觀察。
與前幾次周期不同,這次樓市周期會突破三年的限制,當然具體到今年,會延長盤整期。
簡單回憶一下十年來樓市周期調整:2007年調控后,年底開始樓市調整,第二年市場受挫明顯;2011年1月,限購政策出臺,夏秋之際就迎來整體調整;2014年,杭州房價首降,隨后蔓延大江南北。
然而,這次的樓市調整卻和前三次不同,幾個重要因素導致盡管調控聲音很大,但對于大多數(shù)城市,卻未到傷筋動骨的程度。細分析下來,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首先,市場本身周期延長,本輪地產熱潮是在實體經(jīng)濟不振、外匯管制嚴重的多重局面之下,資金充盈卻無處可去,這并非短時間內能遏制,需要時間和空間,比如延伸到三四線城市,才能消化吸收。
其次,本次調控是因城施策,并非一刀切,這樣雖然有利于根據(jù)實際情況做決策,但也使地方政府在調控上有相當大的主動權,可以層層加碼并出現(xiàn)調控反復。比如,杭州加碼七次,顯然有投鼠忌器之嫌。而南京、濟南等地放開高學歷人員之限制,也是放開口子。因此,除一線城市嚴厲之外,很多二線城市看似調控風雷滾滾,實際上風雨不大。這無論對于開發(fā)商還是炒房者壓力都不是那么大。
再次,從成本來看,基于前期產生的大量地王的強力成本支撐,讓地產企業(yè)很難出現(xiàn)降價。畢竟企業(yè)需要賺錢,既然很多地方政府限價,只能通過捆綁車位和裝修來解決簽約問題。出讓土地多的城市必然地王多,比如南京、合肥、鄭州,還得高價賣房。出讓土地少的城市,樓盤稀缺,更得捂著賣。
至于資金面,無論去年還是今年,大多房企的銷售都有了巨大增長,大量資金依然涌入地產行業(yè),因此,地產企業(yè)資金基本不是問題,更加沒有調整的壓力。即便有個別項目不行,大不了高價買身,拿不到地的企業(yè)有得是,不愁下家??纯唇衲暧卸嗌贍€尾多年的樓盤,依然能成功賣得好價錢,就知道目前還是錢不缺地缺的大局面。
總體來看,正如黃奇帆同志在復旦演講所說,樓市調控真要起作用,確實到了需要建立長效機制的時候,需要從多角度下手,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但這又哪是一朝一夕之功?盡管很多人不看好今年下半年的樓市,但筆者以為,今年樓市的橫盤期恐還將延續(xù)。變局總會到來,但未必會那么快,樓市的調控和長效機制的建立,才是真正任重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