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告別黃金時代 對中國是件好事
對于房地產企業(yè)、特別是以往占據新房供應市場的房企來說,凜冬確實已至。這些年,風口從珠三角長三角的制造企業(yè),轉移到房地產企業(yè)再到互聯(lián)網新經濟的,是看得見的趨勢。
最近,媒體曝光了一份來自萬科人力資源部的內部郵件。這封郵件中指出,“面對地產‘黃金時代’的結束,公司更加強調真實價值創(chuàng)造,集團薪酬政策將據此進行分步調整?!?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萬科標準”幾乎可以說是行業(yè)標桿。在房地產政策持續(xù)加碼的高壓之下,龍頭企業(yè)的風吹草動,都會被市場反復解讀。
這段時間,類似“喜大普奔房價降了!”的新聞,一直很熱鬧。當然,相反的一面是大家現實觀感的不一致??纯词謾C屏幕上這樣的新聞,再看看被政策急凍的房地產市場,想必許多人心里都是不以為然的。
不過,在有些地方,共識依然很明確:單一的個案并不能代表市場情況,需求被壓抑,并不意味著需求消失。在有限的供給面前,大城市的房價要真的普降恐怕不是一件容易事。
之前有分析報告列出了世界主要經濟體的房地產發(fā)展歷程曲線。除了日本遭遇“黑天鵝”之外,主要發(fā)達國家的房地產市場,近百年來一直是處于增量狀態(tài)。以美國為例,近一百年來,美國房地產行業(yè)保持了穩(wěn)步上升的態(tài)勢,符合宏觀經濟發(fā)展。耶魯大學的經濟學家羅伯特的房價指數顯示,房價自1890年以來上漲了約一半,這其中還不包括通貨膨脹的影響。
房地產的黃金時代不會輕易結束。無論我們愿不愿意承認,房地產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始終會是左右一個國家經濟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對于國內市場來說,主要的大中城市持續(xù)人口流入,以及由此衍生的供需不平衡局面并沒有真正改變,在居民普遍缺乏優(yōu)質投資選擇的情況下,房地產依然還是投機客青睞的投資品。
當然,對于中國目前的房企來說,想要重回前十年的風光,恐怕是不現實了。急凍的高壓政策,盡管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供需之間的矛盾,但是對于資金鏈條本就比較緊張的房地產企業(yè)來說,資金回籠的難度正在不斷增大。可以預見的未來,必然會有一批中小型房企將因此而倒下。
更關鍵的是,在政策環(huán)境因素之外,哪怕是就市場環(huán)境來看,在限購政策出臺前存量房的交易比重正在日漸上升也是不爭的事實。
大家也許驚訝于萬科如今的判斷,但其實早在好幾年前,王石就曾經公開發(fā)表“房地產進入白銀時代”的觀點。只是對于所謂“白銀時代”到底什么樣,王石并沒有做細致的解釋,只是說,“不可能遍地是黃金”、“萬科在新的十年內,將把定位由房地產開發(fā)商轉為城市配套服務商?!?
如今來看,不得不承認王石對于行業(yè)的遠見。對于房地產企業(yè)、特別是以往占據新房供應市場的房企來說,無論是出于什么原因,凜冬確實已至。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沒有哪個行業(yè)能夠永遠基業(yè)常青。哪怕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也能一步一步看到,風口是如何從珠三角長三角的制造企業(yè),轉移到房地產企業(yè)再到互聯(lián)網新經濟的。這是經濟周期必然的規(guī)律。
對于中國經濟來說,房地產企業(yè)“拿地就能賺錢”的黃金時代結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