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稅到底該不該征?專家起爭議!房地產稅立法或將推到四審!
2019年博鰲亞洲論壇正在舉行,會議有關房地產稅的話題再次成為熱點。多方對“房地產稅到底征不?”“如何征?”展開討論。目前,房地產稅研究過程中還存在分歧,暫時未達成共識。
房地產稅:到底征不征?
“作為經濟研究者,我始終在思考中國房地產稅或者說房產稅的基礎究竟是什么,因為土地是國家的,不是土地上面的東西值錢,而是土地值錢,而土地又不是購房者的,為什么對購房者征稅呢?”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認為,如果僅僅出于調節(jié)房價的考慮,大可不必通過稅種來調節(jié),無論從經濟理論還是從法律層面上,都找不到開征房地產稅的理由。
華夏新供給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則認為從國際經驗上和法理上都“沒有硬障礙”。
賈康表示,關于房地產稅的爭議可以參照上世紀80年代的國企“利改稅”來理解。“有人說國企的產權是國家的,還征什么所得稅?但是恰恰說明已經意識到國有企業(yè)是在商品經濟環(huán)境里形成了自己相對獨立的物質利益。有相對獨立物質利益的國企必須和其他的主體一樣按照規(guī)范的法律都交所得稅,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公平競爭的環(huán)境。”賈康稱,“同理,在土地國有的產權不變的情況之下,地皮上房產所有者是具有相對獨立物質利益的社會主體,如果有調節(jié)這種利益關系的必要,我們可以通過稅收法定的程序確定房地產稅,然后依法開始征收。”
賈康以英國土地制度舉例,英國的土地分兩類,一類是freehold,即土地所有權和住房產權一體,另一類是leasehold,即對土地的使用權基于租賃協(xié)議,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在英國leasehold土地使用權可以長達999年,跨越幾十代人,在法理上來說最終產權仍然是清晰的,但實際上最終產權已經極度淡化,幾十代人不用考慮兩者之間的差異。而上述兩種情況,都被一種稱為“市政稅(council tax)”的不動產稅所覆蓋。
房地產稅:如何征收?
賈康表示,“全中國統(tǒng)計下來是人均30平米出頭,按照人均多少平米做扣除以后征稅是我了解的比較主流的看法。”網上卻出現反對意見,一個家庭兩個父母帶一個未成年子女三口人住120平米的房子,按這個界限不用交稅,但是出現不幸孩子身亡,兩個父母悲痛欲絕的情況下,稅務局的人上門說需要交房地產稅了。
第一套房不征行不行?如果第一套房有的大到400平米,有的小到40平米怎么辦?賈康認為那就要討論大家愿不愿意接受,不能再細化了。另外,如果第一套房扣除,會激發(fā)普遍的離婚潮,父母變成一人一套房,這個情況人們已經領教過了,確實在有些城市出現過排隊離婚的場景。
“那么房地產稅的征收是不是可以再放寬一點?單親家庭扣第一套房,雙親家庭扣兩套房?”賈康追問。他介紹,網上流出的香港就是這套方案,潘石屹當年說過,家庭的第三套房開始征稅,這是接受度比較高的而且也相對寬松的方案,能爭取形成一個最大的公約數。
賈康認為,(對于房地產稅立法)還是要等權威信息,什么時候列入人大立法?,F在已經過去一年多了,什么時候宣布正式進入一審,進入一審以后,開弓沒有回頭箭,二審、三審是一定要往下走的,一定會有激烈的爭議,很可能會推到四審。
















